印刷事故不要來!印刷方與客戶如何判定瑕疵印件?

製作完整的印刷稿件可以說是影響印刷品成敗的重要因素,每一間印刷廠的完稿需求可能會存在著差異,所以印前的完稿確認,乃至雙方對於瑕疵認定的基準都試印前溝通很重要的一環。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印刷方與客戶如何判定瑕疵印件,各自的立場為何?

圖片來源:Pexels

試想一種情境:

  1. 客戶收到印件之後不甚滿意,覺得自己花了一大筆不小的費用卻沒有做出心目中理想的樣子,將有瑕疵的地方告訴印刷方
  2. 印刷方看到客戶反應的「瑕疵問題」,覺得這些本來就是印刷時會出現的狀態,屬於「正常容許範圍」,不能算是瑕疵。雙方溝通未果,客戶負氣留負評,印刷方也覺得莫名奇妙。

這個情境告訴我們一件事情,客戶與印刷方對於「瑕疵」的判定存在著落差:客戶因為不了解印刷的製程可能會產生的誤差或是相關狀態,認為印刷品某種程度就該完美無瑕;印刷方沒有做好事前溝通,將所有印刷狀態視為理所當然。還有一種很常發生的狀況是——客戶覺得印刷方應該要把「所有」的狀況都羅列講清楚,印刷方覺得要逐項羅列太不符合實際,很難窮舉所有狀況並事前預防所有情況。

印刷品的製作有非常多流程,每一個關卡都存在著一定的印刷風險,所以通常印刷方會多抓「放損」,確保印件交貨的良率。除此之外,有些不可避免的印刷誤差,像是做書冊跨頁接圖的問題、書冊穿線的孔洞大小或裂痕,還是因為圖文太靠邊容易會有裁切誤差、數位印刷的碳粉質感與傳統油墨印刷的差別、印刷色的誤差、數位印刷偏移的狀態等等。

如果是第一次進行印刷的客戶,對於上述的內容可能會完全不理解;但也因為每件印刷品都具有高度客製化的性質,所以即便是有印刷經驗的客戶,也有可能會因為製作的類型與規格不同,而可能面臨到不同的印刷問題。此時印刷方就要扮演引導跟教育的角色,協助客戶理解在印刷上、自己的印件可能會遇到的狀況,並藉由過往的印刷樣品加強說明,讓客戶知道印刷方會把哪些狀態在印刷產業裡會被認為是「瑕疵」、哪些是合理的「容許範圍」。如果之後真的不幸發生印刷事故,在責任歸屬上也有個判定依據或是溝通的基礎。

如果是印刷方的失誤,由該方承擔後續的補償或是退款理所當然;如果是客戶自身的檔案問題,做稿不完整導致印件有問題,客戶也需要為自己的稿件負責。其他的印刷瑕疵判定真的就是靠印前的雙方認知有在同一條線上。那這樣的邏輯其實也適用在印刷電商上,不會因為是線上下單就失去了溝通的管道,而是要再更詳盡地針對客戶的印鑑做好事前的說明與溝通。印刷方要清楚地了解到客戶對印件的品質要求,客戶也要理解印刷品會有一定範圍的限制;而在這個限制內,印刷方會盡力做到最好!

不用怕!HiPrint 來幫您!

HiPrint就是一套整合電商訂單管理,串連金物、物流、電子發票設定的軟體系統,從下訂、審稿、製作到貨品寄出,直覺化的流程設計讓印刷方與客戶都可以簡單操作,輕鬆一線化處理訂單瑣事!

💪有印刷電商邊緣人,你的轉型路上將不是孤軍奮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