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exels
疫情劇烈地改變了人類的生存方式,即便在疫情相對穩定的臺灣,在平行時空之下我們還是深感衝擊:進出場所需要拿起手機掃描實聯制、喜歡的餐廳不開放內用,或是有隔板阻擋我們的情感交流、去哪口罩都戴著,就連運動爆汗也不敢輕易脫下⋯⋯
印刷作為一種文化事業的延伸,在這波疫情之下也或多或少受到影響:從年初「臺北國際書展」、年中的「新一代設計展」都因為防疫取消、全球各地也都有舉足輕重的報紙停刊、美國的Playboy也不再出版印刷實體刊物,改以線上雜誌為主、甚至有加拿大零售商決定停印促銷宣傳廣告單等等⋯⋯紙媒體在當代的角色已經岌岌可危,如今再加上疫情的衝擊,前景令人擔憂。
但,也因為疫情的關係,網路下單與購物飛快成長,電商平台林立,反而在產品印刷包裝上有逆勢成長的趨勢。包裝的需求在未來與疫情共處的情況之下,也只會越來越完善,成為消費經驗的延伸。
圖片來源:pexels
印刷體驗是什麼?看得到、摸得到的「差異」
我們都認同印刷品從無到有是個冗長的過程,從前置的溝通確認、材質挑選、規格確認,到正式進到印刷、後加工與裝訂,之後再交給客戶。對於專業的印刷從業者來說,我們可以見微知灼,了解不同材質之間的屬性與差異,並透過相關經驗知道不同的印刷方式可能會面臨什麼樣的問題。但一般客戶、消費者可能就不是了,他對於印刷的認知很大一部分是透過跟印刷方的「溝通」、印樣的「視覺」與材質之間的「觸感」差異:溝通需要面對面、印樣需要看到實品、材質的紋理需要可以觸摸,都是透過身體的感受去感受兩者之間的差異——A紙「比」B紙粗糙有手感、但B紙印刷顯色「比較」好、整體價格B紙「比」A紙更可以負擔。所以,印刷的體驗可以說是透過感受差異與比較,進而做出選擇——換句話說,印刷的經驗很注重「接觸實體」與「溝通討論」的過程。
如何重塑疫情之下的「印刷體驗」?建立資料庫,將差異分類並具象化
前幾篇文章有陸續提到印刷電商與品牌建立的概念,其中社群分享是電商導流的一個很重要的方式之一,同時也是我們在疫情之下重塑「印刷體驗」的重要利器。當我們無法面對面、桌上擺著各式材質跟客戶說明差異時,如何將現場的溝通轉為線上的交流,並透過社群平台與廣大的粉絲互動?我們從這些邏輯出發:
- 怎麼樣讓線上討論,可以有接近現場溝通的質與量?
- 現場有實體的印件可以讓客戶詳細的去檢視,我們可以立即為客戶解惑。我們如何在線上討論時察覺到客戶可能會有的印件問題?
- 如果收到的實體印件跟客戶想像的不一樣怎麼辦?
- 如何讓印刷體驗成為印刷實品之外的「行銷品」?
以下是我們認為可以執行的方式:
建立印件資料庫,以圖片溝通
將過往的印件拍照紀錄可以呈現紙張材質以及印刷的狀態,再搭配製作方式的說明,並利用文章分類、 #hashtag 等方式建立條目,逐步建立起印件相關的資料庫。除了供客戶查找,其實最主要的還是在線上溝通時,可以更即時地針對客戶的需求提供對應的印件資料。
補充說明一下,要客戶在茫茫大海找相關印件資料其實對他們來說是有點為難,畢竟最熟悉各個印件狀態的還是印刷方,客戶不可能把你每篇文章都看過、甚至每個印刷細節都知道。我們可以透過前置的溝通,先了解客戶的印刷需求後,再協助查找、推薦合適的印件案例。這個資料庫是為了我們更有效率地與客戶做溝通,而非放著讓客戶自己去看。此外,我們也可以藉此說明印件案例的狀況,以及這些選擇在客戶印件上會發生什麼事情——也就是站在客戶的角度,將比較的過程說明給客戶。其他還有像是一些可避免、不可避免的印刷事故、瑕疵等等——這個部分同樣可以用印件照片來說明,也讓客戶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圖片來源:pexels
正式印製前的印刷測試與確認,讓客戶更好想像印刷的實體狀態
上面的方式可以回應第一點與第二點的邏輯,但做印刷的一定也遇過這樣的客戶回應:「印出來的跟我想像的不(差)一(很)樣(多)欸?」。不論是客戶對印刷品的想像太美好,或是印刷方沒有溝通完全,讓客戶的期待落空,我們當然也可以甩鍋說:「因為你選了這樣的做法,所以印出來就是會這樣。」但,其實在正式印製之前,除了透過圖片溝通,事前的印刷測試、印樣其實也可以幫助客戶更理解印刷會遇到的問題、更好想像印刷的實體狀態,若有問題,也可以在正式大量製作前進行調整,對客戶跟印刷方其實都是一層保障。
印刷商品規格化——套餐組合,隨選即印,加強印後服務
前面兩種方式,基本上還是將討論的場地從線下轉往線上,並針對線上的一些環境屬性提供可以執行的方向跟建議。說到底,印刷的客製化屬性還是很強,所以前置的溝通時間也就會花費比較多時間。而前面第一種方式所提到印件資料庫,再更進一步,就是電商的屬性做結合,針對客戶最常下訂的產品組合來將印刷商品規格化,也就是我們之前提到的「印刷商品零售化」的概念延伸。規格化講求的是直覺性客戶坐在電腦前也可以針對自己的需求快速下單,並開始啟動後續的印刷流程。
而交貨之後印刷服務也隨之結束。但在將貨品交到客戶的手上其實也是行銷的延伸,也就是回到本文一開始所提的,可以在印刷包裝上多下一點功夫:印製自身專屬的出貨紙箱、包裝袋,甚至多放一張精美的感謝小卡在交貨的印件裡,除了感謝客戶的支持,也可以提供相關優惠、進行廣告紙本促銷等等。這些小舉動看似雞肋,但心意確實可以傳達的到,可以想像,客戶的下一個動作可能是:拍照、寫文字(印的好漂亮,感謝OO印刷幫我完成美美的印件)、分享,進而在社群中引起效益。當然,你可能會說,那也要分享的人正好是網紅,才會有大的效益啊!但別忘了,我們一再強調:品牌的形塑不是一蹴可幾,一點一滴的聲量累積也無形中增加客戶對品牌的信任感,未來只要有印刷需求,也都會再回過頭來找我們印製!
💪有印刷電商邊緣人,你的轉型路上將不是孤軍奮戰💪